黃瑞光夫婦。
1月10日,天氣寒冷,位於東昇鎮同茂小學的小禮堂暖意融融。由該校少工委發起的舊物回收和春聯義賣活動在此舉行。一眾親子義工利用週末早早地來到校園,接待前往獻愛心的家長和社區居民。站在記者眼前有一對“元老級”的家長黃瑞光夫婦。儘管他們的孩子已畢業多年,夫妻倆如今還是該校紅領巾親子義工服務隊的骨幹成員。
據不完全統計,在父母的帶領下,黃瑞光的一雙子女每逢假日也經常活躍在志願服務一線,一家4口累計的志願服務時數已超過1.6萬小時。這一家剛剛獲得“全國最美家庭”。
多年堅持為老人送去温暖
黃瑞光的女兒2009年來到同茂小學就讀一年級,2010年,黃瑞光在一次家長會後加入該校的紅領巾親子義工隊,自此就沒有停下。他記得自己第一次跟隨輔導員來到社區探訪獨居老人根叔時的震撼——同住在一個社區的老人生活竟如此“狼狽”。
黃瑞光回憶説,根叔是一名退伍軍人,剛接觸時也有70多歲了,在政府的各項優撫政策扶持下,其經濟條件並不緊張。奈何個人衞生不講究, 家就像一垃圾場。第一次走進根叔的家,家裏瀰漫着一股難聞的臭味。飯鍋裏是根叔煮一頓吃好幾天的白粥,廚房裏發了芽的馬鈴薯是根叔專門在市場挑的,“他説這樣可以便宜一半。”
當天黃瑞光一家幫助根叔打掃衞生,修理了電器,囑咐了他一些健康的飲食知識,之後隔三差五就會去看望他。或給他帶來一些慰問物資,或為他更換了一些傢俱等,慢慢改善了他的生活環境。“三年前,根叔因病去世,走得很安詳,能為他晚年改善一點生活,我們一家也感到很欣慰。”黃瑞光説,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,在廣豐社區,一個獨居老婆婆的居家安全環境十分堪憂。“她日常搭建簡單的爐灶進行煮食,柴火放得滿屋都是,一不小心就有火災風險。我和孩子每週末來到她家,第一件事就是幫她清理隱患。”
帶着孩子做公益將近10年,黃瑞光回憶,過程中是有些辛苦,但收穫的是孩子人格上的健康成長。“比起一般的孩子,她們姐弟相處更加和睦,為人處世也更加細膩,更加懂得感恩。這些品質只能通過言傳身教,上培訓班是學不會的。”妻子陳順嬌在一旁補充説。
回校帶領更多親子義工走在公益路上
10日上午,一邊組織家長登記認購春聯義賣活動的名單,一旁的小朋友也在黃瑞光的帶領下,分門別類收集愛心家庭送來的廢舊衣物,忙得不亦樂乎。
東昇鎮同茂小學少先隊總輔導員郭雪英説,在同茂小學飯堂後面有一片500平方米的土地,黃瑞光常常帶着學校的親子義工隊隊員利用節假日進行開墾,經過隊友們多次的辛勤勞動,他們在種下瓜果,收成後,全部送給獨居老人,已是多年的傳統項目。而每年的春聯義賣更是黃瑞光策劃的品牌活動。“往年校園這裏更熱鬧,一邊是排隊購買作品的家長,一邊是努力創作的學生。大家一起為了做好事籌善款而努力。因為疫情原因,我們今年改由現場認購,後續組織志願者創作的形式進行,防止人員扎堆。但大家依然踴躍。”郭雪英介紹説。2020年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時刻,黃瑞光從1月31日到5月中旬,堅持到社區健康檢測崗位從事志願服務。“他的事蹟和精神感動着我們的很多家長,多年來是全校大小朋友的身邊榜樣。”
“看着這些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從小接觸公益,播下一顆博愛的種子,我就像回到了多年前,我家孩子還懵懵懂懂的時候,我一手一腳教他們如何做好事、如何和老人家相處。未來,我還想繼續通過這樣的服務保持自己的初心,帶領更多孩子做好事。”黃瑞光説。